窗外是校園的樹梢,光影在時間的變化之中投下微妙的顏色,房子靜靜地位於枝葉平行的高度,在窗外擁有一個最自然的陪伴。
屋內的空間被最大限度地打開,沒有拘束只有自由與流動,廚房、餐桌及沙發依著窗面平行而置,形成一條日常軸線,串起這一家四口的呼吸與笑聲,一對夫妻與兩個五歲與六歲的男孩的居所。宛如一個承載生活的容器,不規定、不設限,只是包容著每種可能。烹飪、用餐、聊天、看電影或小孩的跑跳嘻鬧等種種再平常不過的活動都被緊密地依靠在一起。客廳旁的窗邊,一處蛇紋石坐踏之上,她是午後獨處放空的角落,也是孩子踩上去看天空的高台。那裡既是家的的一部分,又像外界藍天下的一處小綠地,邊界因此變得模糊起來。
白色作為整個家的空間基色,簡潔而純粹,煙燻橡木的家具則像是一段時間的回聲,恍若十九世紀經典空間的深邃,與當代的明亮碰撞出另一種氛圍。那是一種刻意的衝突,卻更顯生活的多樣與層次,讓這個家在乾淨明快之上又帶著些許時間的溫度。
從客廳往另一頭去,兩間臥房的門口交集出的空白角落,是最自由的餘裕。他不急著被定義,也不需要被完成。可以是擺放著玩具台的小小遊戲場,可以是一張單椅一盞燈,也可以是一張書桌提供全家的需要。不強加意圖,將未來的自由交給生活本身。
空白的角落旁邊,有個將洗手、馬桶、更衣沐浴三者分離開來的衛浴空間,每個人都能在同時間使用自身需要的內容,讓清晨的匆忙與夜晚的放鬆都能被照顧。
孩子的成長是變化萬千而快速的,這個家沒有任何定義,而是以「最大化的開放性」去擁抱真實生活,空間化為一個容器盛裝著生活的片段,孩子的奔跑、夫妻的對話、隨意的閱讀、簡單的用餐全都在開放的空間中展開,日子便在其中被安放並且無限延展。